前陣子人氣YouTuber「阿滴」在社群上吐露自己其實罹患憂鬱症一年了,在外人眼裡他的事業看起來很成功,沒什麼好憂鬱的,但就在紐時刊登廣告活動結束後,他發現自己有點憂鬱傾向,常常覺得自己很爛、對工作表現很焦慮、睡眠障礙很嚴重、無故地悲傷哭泣......,直至某次演講上突然喘不過氣,才讓阿滴漸漸正視到自己有狀況。(詳文:點我)
「生活只能用『行屍走肉』來形容,每一天都極度悲傷壓抑,陷入毀滅性思考的迴圈。」阿滴侃侃而談地分享這段故事,也讓人們又再度重視「憂鬱症」這件事,今日編輯也幫大家整理關於憂鬱症的4個重點,憂鬱症並非完全是抗壓性差而導致,而且是有機會從日常改善的,一起來認識憂鬱症吧!
認識憂鬱症1:憂鬱 vs. 憂鬱症
「憂鬱」和「憂鬱症」不同,「憂鬱」是正常的情緒,我們遇到挫折、不如意之事時,難免都會悶悶不樂,但如果這個鬱悶的情緒不斷困擾著你,甚至持續時間過久,導致無法回歸正常情緒、生活,就有可能失去控制成為「憂鬱症」。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所說:「憂鬱症是本世紀全球社會負擔最重大的疾病,但常被忽略。」憂鬱症其實很常見,但很多人不自覺、不承認或抗拒治療。
認識憂鬱症2:自我檢測憂鬱症量表
如果你也發現自己長期深陷憂鬱、低潮情緒而無法自拔,甚至對生活提不起勁而出現極端、負面的想法,你就更應該要注意(若觀察到身邊的親朋好友如此,也要多多關心他們哦),下列根據憂鬱症的標準(DSM-5)共有9個症狀,自我評估後若符合5個症狀以上且持續超過2週,就有可能是憂鬱症找上門:
(1)憂鬱情緒:快樂不起來、煩躁、鬱悶
(2)興趣與喜樂減少:提不起興趣
(3)體重下降(或增加);食慾下降(或增加)
(4)失眠(或嗜睡):難入睡或整天想睡
(5)精神運動性遲滯(或激動):思考動作變緩慢
(6)疲累失去活力:整天想躺床、體力變差
(7)無價值感或罪惡感:覺得活著沒意思、自責難過,都是負面的想法
(8)無法專注、無法決斷:腦筋變鈍、矛盾猶豫、無法專心
(9)反覆想到死亡,甚至有自殺意念、企圖或計畫
除了上述這個檢測法,編輯也另外整理了4個「憂鬱症檢測量表」供大家測量:簡式健康量表、抑鬱症及焦慮症檢測、小鬱亂入、kenkon健康網,如果自我評量後發現分數很高,或者意識到自己可能有些狀況的話,建議大家還是直接尋求醫師或專業上的協助會比較好哦!
認識憂鬱症3:有憂鬱症的人才不是草莓族
「會得憂鬱症的人都是抗壓性太差」、「你生活過得這麼好,有什麼好憂鬱到?」......,會說出類似言語的人多是因為對憂鬱症還不夠認識,其實憂鬱症是一個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疾病,包括生物學因素(腦內生物傳導、內分泌、大腦構造)、基因遺傳因素(高家族疾病史)、心理社會因素(生活壓力、病前人格、錯誤認知)。
有時,憂鬱症會跟創傷、重大打擊有關,但也有病例是「沒什麼事情發生,卻莫名地憂鬱起來」,其中產後婦女、有長期重大慢性疾病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也相對較高。
認識憂鬱症4:憂鬱症發作症狀
憂鬱症不只是會造成個人的情緒低落、興趣喪失,日常可能還會出現疲累無力、無法專注、時常負面思考等,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社會功能、職場表現。憂鬱症就如同感冒一樣,病患沒辦法完全自我掌控,有時它不經治療時間久了就會自然復原,但有時過了一陣子又會重新再得到。
生活中「壓力」無法避免,有時我們會因為忙碌、故意逃避,而忽略了應該正視自己的情緒及心理狀態,放任負能量長久累積,最終彈性疲乏導致無法回歸正常情緒、生活。其實,這次阿滴的分享並不只是想告訴大家他罹患憂鬱症,而是想透過自己也親身經歷的故事,提醒大家不應該對憂鬱症有所誤解,也應該趁此機會重新認識憂鬱症,並時刻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況及關心身邊的人。
你的一個貼心問候、一個關懷舉動都有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一臂之力;若你發現自己也有上述憂鬱症前兆的話,也不要擔心被親人議論或
投射異樣眼光,「有憂鬱症的人才不是草莓族、抗壓性差。它就像感冒一樣,得到時僅用以一己之力去抵抗它會很辛苦」。所以,勇敢地尋求專業協助,陪伴走過痛苦。如果想要多了解「憂鬱症」,可以上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查詢更多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