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懶人包
分享與追蹤
專題講座:會後報導快點進來看! 報名專題講座
結石不管,恐胰臟發炎、膽管癌3大凶狠併發症
・about・
//
認識膽結石
//
  • 大約每10到15人就有1人有膽結石,膽結石形成與年齡、性別、遺傳、體質、本身有三高等相關。尤其「4F」是高風險族群,即女性、40歲以上、肥胖,以及多產婦。
  • 90%膽結石終其一生可能沒感覺,相安無事;但10%的人可能在一次大餐後出現右上腹疼痛,這10%當中有4分之1的人可能是膽囊發炎,而有8分之1到10分之1的人是膽管與胰臟發炎。
  • 膽結石能放著不管嗎?只要有症狀就要就醫,小心3大併發症,包括膽囊發炎、膽管發炎,以及胰臟發炎,當膽囊結石時間久了,引起慢性發炎,就有膽囊癌、胰臟癌風險。
・video・
//
專題影音
//
蘇志盛 醫師
臺安醫院內科部主任
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
專長:
一般內科
膽胰疾病診斷治療
消化道疾病
B、C肝炎診斷治療
大腸瘜肉治療
・article・
//
專題文章
//
・cause of disease・
//
膽結石成因解析
//
膽囊中膽汁含膽固醇、膽酸、膽鹽,是油水混合物質,易形成結晶體,長期不穩定滾動會變沙子,最後變膽結石。

遺傳、性別年齡:家族有人罹患膽結石,下一代風險會比一般人大。年齡增長,膽結石發生率也相對高;女性超過40歲,以及多次懷孕,膽汁飽和度增加,加上女性荷爾蒙作用,也有較高發生機會。

飲食習慣:膽結石的形成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,如果習慣經常吃高油脂、高膽固醇、高糖食物,就容易促進膽囊內膽汁的油水不平衡,就易形成膽結石。美洲人飲食比較油膩,發生率較高。

過度肥胖:根據統計,BMI超過35以上過度肥胖的人,膽結石好發率很高,肥胖的人,膽汁中有較高膽固醇濃度及分泌,且膽固醇合成作用也較高,故容易有結石。

斷食減重:長期採取斷食減肥法如168斷食的人,在空腹的時候,都沒有油脂進來,膽汁無法做「排空」往外擠的動作,膽汁就會一直堆積在膽囊內,時間一久就會形成結晶,變成膽結石。

・symptom・
//
盤點膽結石N症狀
//
膽位在肚子右上方,膽結石剛發作是結石堵住膽囊開口,身體反射動作想把結石擠出去,平滑肌慢慢收縮,但強度愈來愈強。若卡在膽囊出口,右上腹極脹痛,慢慢蔓延到右邊後背。
Typical典型症狀
卡膽囊開口:
右上腹脹痛
右背疼痛
卡膽道:
黃疸
發燒
噁心
嘔吐
卡胰管:
中間上腹痛
左上腹痛
左背痛
・diagnosis・
//
膽結石診斷分類
//
診斷膽結石卡在膽囊、膽管或胰管哪一個部位,是治療前很重要的步驟,診斷膽結石通常有3大關鍵:除要了解了本身疾病史、高風險之外,另一個是抽血,以及影像檢查。
●疾病高風險:
醫師需先問診了解患者是否為高風險族群,包括年齡、性別、懷孕、家族遺傳、肥胖、快速減重、使用全靜脈營養、三高、肝硬化、克隆氏疾病、迴腸切除及溶血性貧血。
●抽血檢查:
檢測肝膽指數,包括GOT全名是天門冬胺酸轉胺酶、GPT全名是丙胺酸轉胺酶,GOT與GPT高於正常值25倍以上(GPT>1000U/L),濃度過高代表可能膽道阻塞發炎,需再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。
●腹部超音波檢查:
非侵入性、準確率高,空腹下檢查,95%機率都能檢測出來,甚至比電腦斷層還精準,因為超音波可以移動,能從不同角度檢查,尤其有經驗的醫師就能判斷膽結石卡在哪裡。
・remedy・
//
膽結石治療指南
//
治療方式
膽結石依症狀有無分成三種處理方式:觀察與等待、膽囊切除手術和膽結石溶解治療。內科治療在於減少併發症和清除結石;外科手術是最有效預防膽結石復發及併發症發生的方法。

●膽結石溶解藥物:
膽結石溶解藥物會考慮用於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,或有可能會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但不適合手術者。常見的膽結石溶解藥物主要是膽酸類藥品:Ursodeoxycholic acid(UDCA常見商品名:健膽舒),小顆的膽固醇結石使用藥物治療較容易成功,而色素膽結石使用藥物治療比較沒有效果。不可和含鋁制酸劑或膽酸結合抑制劑一起併服,研究顯示平均每個月可以減少1mm的結石,但膽道阻塞的病人禁用此藥。

●膽囊切除手術:
有症狀的膽結石都應接受膽囊切除手術治療,手術主要分成: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和傳統膽囊切除手術。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,有較低的死亡率、住院時間較短、較少組織傷害、術後回復較快等優點,因此目前多傾向使用此方法。

日常保養
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改善,都有助於預防膽結石。尤其,肥胖是膽結石的高危險因子,平時要多運動控制體重;但是不宜採取禁食或斷食快速減重方法,反而容易釀成膽結石產生。
三餐要規律定食定量,消化功能運作才會好,少吃高油脂含飽和脂肪酸食物,(如牛、豬、羊、雞、奶油),多吃不飽和脂肪酸(如魚類、堅果、橄欖油),以及多補充纖維質食物。
根據統計,BMI超過35以上過度肥胖的人,膽結石好發率很高,所以只要體重控制,就可以有效降低膽結石的發生風險。宜採取飲食調整和運動來達成,每個月減重勿超過1.5公斤。
坊間流行168斷食,兩餐間隔16小時,要在8小時內吃完兩餐;在空腹的時候,都沒有油脂進來,膽汁無法做「排空」的動作,膽汁就會一直積在膽囊,時間一久就容易形成結石。
建議要進行規律運動,研究指出,每星期5天以上,每天30分鐘的耐力訓練,可以減少30%膽結石發生率。運動每次30分鐘、每周至少5次,包括腳踏車、跑步、游泳等。
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(HDL,好的膽固醇)濃度較高,可減少膽結石生成,宜適量攝取Omega-3、9脂肪酸食物,提升血液HDL濃度,如深海魚類、堅果類、橄欖油、芥花油、苦茶油、玄米油等。
往右滑看更多>>
・Complication・
//
不可輕忽的
相關併發症
//
膽結石患者除了腹痛,若伴隨發燒、黃疸、血液生化檢查數值異常,小心併發症產生,恐有生命危險。急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併發症,膽結石最常出現的癌症,則是膽囊癌與膽管癌。
急性膽囊發炎:
結石卡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,膽汁無法排出,會造成急性膽囊發炎,膽囊腫脹發炎,甚至使供應膽囊血流循環不佳,而有膽囊缺血壞死。反覆急性膽囊發炎也可能造成膽囊慢性發炎。
胰臟發炎:
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有很多,約70%的病人是因膽管結石,急性胰臟發炎是最令腸胃科醫師擔心的併發症,一旦發作,可能會在一週內出現全身性的器官衰竭。
膽管癌:
膽管是膽汁運送的通道,依據所在位置,又分為肝外膽管、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,因此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統稱膽管癌。癌變的原因與膽道結石、膽管反覆發炎有關。
膽管發炎:
膽道是連接肝臟、膽囊與十二指腸間的通道,功能為運送肝臟製造的膽汁至腸子。一旦膽道阻塞,就會出現黃疸、尿尿顏色深茶色等症狀,嚴重甚至引起膽管發炎,造成敗血性休克。
膽囊癌:
膽囊經過慢性發炎的階段,才有膽囊癌發生的機會,都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形成病變,膽囊癌好發的年紀幾乎都是老年人。當發現的時候,往往可能已是晚期轉移至肝臟或其他器官。